六世班禅与皇家寺院——香山昭庙
2018-08-02来源:

香山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,位于香山公园见心斋以南,地处半山,坐西向东,原为清室皇家之鹿园。此庙之兴建目的与热河须弥福寿之庙相同,在清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为接待六世班禅来京而建,故世人称之为班禅行宫。昭庙全称为宗镜大昭之庙。“昭庙“ ,藏文音译为‘觉卧拉康’,‘觉卧’汉意为‘尊者’,此处指释迦牟尼佛而言。昭庙之‘昭’或宗镜大昭之‘昭’,均为藏语‘觉卧’一词之音转。‘拉康’汉意为‘神殿’。‘觉卧拉康’总意为‘尊者神殿’。汉文‘昭庙’一词即此意。

640.jpg

乾隆四十五年(1780)九月十九日,六世班禅来到香山静宜园,在其行宫内休息并驻留了四日。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共同出席了宗镜大昭之庙的开光大典,在昭庙开光大型法会上,大师率众诵吉祥词并散花祝福,乾隆皇帝在释迦牟尼佛像前赠给班禅大师金如意、金手杖、珍宝饰品、羊脂五香炉、壶盖、七勇士图案之钵、金丝长腰袜及绸缎等物品,班禅大师向乾隆皇帝回敬了佛像、袈裟等礼品,君臣双方畅所欲言。此时,天降绵绵细雨,奇相多显,宛似天花坠落,面对此情此景,乾隆皇帝特赋《昭庙六韵》诗一首,诗云:

昭庙缘何建, 神僧来自遐。

因教仿西卫, 并以示中华。

是日当庆落, 便途礼脱闍。

黄衣宣法雨, 碧嶂散天花。

六度期群度, 三车演妙车。

雪山和震旦, 一例普庥嘉。

640.jpg

宗镜大昭之庙是一座清中央政府主持建造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。关于该庙的建筑风格,乾隆帝在《昭庙六韵》中明确写道:“又,昭庙肖卫地古式为之。卫者,番语谓中,俗谓之前藏”,即按照前藏地区的传统藏式建筑风格而设计建造。因此,其建筑风格以藏式为主,同时因其身处京城,也必然会融合一部分汉式建筑形式。这座藏汉混合型的寺庙现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

640.jpg

咸丰十年(1860年)昭庙被英法联军焚烧,只剩下部分砖石结构的建筑幸存。

640.jpg

1948年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驻香山,昭庙由中共中央秘书处使用。1956年以后,昭庙先后作为疗养所和香山别墅接待国内会议的用房。2010年8月昭庙作为涉藏文物,全面修缮工程开工,以再现其清代历史风貌。

640.jpg

641.jpg

牌坊西面额题“慧照腾辉”,以汉、藏、满、蒙四种文字书写。

642.jpg

643.jpg